“剛做完閉水試驗,檢查井與PE拖拉管接縫又滲水!”——這幾乎是每個塑料管道班組最頭疼的返工單。問題看似小,撬開重做卻意味著整段道路二次開挖,成本瞬間翻倍。過去八年,我跟著師傅跑了二百多個牽引工地,總結(jié)出四個最容易被忽視、卻能一次堵住滲漏的實戰(zhàn)細節(jié),今天全部攤開講,照著做,閉水一次過。
一、滲水真兇:80%的漏水不在管身,在“接口微位移”
PE拖拉管頂管完成后,井壁與管外壁之間常留5—15 mm環(huán)形縫隙。很多工人直接注漿或塞泡沫條,結(jié)果車輛碾壓、溫度收縮一來,接口微位移0.5 mm,縫隙立刻成“滲水通道”。想根治,得讓密封材料既“柔”又“粘”,還要給管道留“呼吸”余量。
二、密封四件套:材料對了,工法才能生效
1. 加厚EPDM楔形膠圈:邵氏硬度55±3,壓縮30%仍能回彈,專吃微位移。
2. 雙組份聚氨酯密封膠:拉斷伸長率≥400%,耐-30℃~80℃,把膠圈與井壁粘成整體。
3. 抗沉降套管:PE100級、SDR17、長度300 mm,套在管口外,先熱熔再承插,給接口加“護腕”。
4. 速凝水泥砂漿:初凝≤8 min,用于井壁外側(cè)倒角,防止回填時膠圈被砂石刺破。
三、工地實拍步驟:半小時完成“零滲漏”接口
步驟1:牽引完成后,先測量管口與井壁環(huán)縫寬度,>10 mm要先點焊“PE補厚帶”,讓膠圈有受力面。
步驟2:用角磨機+酒精布,把管外壁150 mm區(qū)域打磨到0.8 μm以下粗糙度,灰塵一吹就掉,才能粘得牢。
步驟3:把楔形膠圈“干裝”到位,接口四周用記號筆分四等份,每處壓入深度一致,肉眼看不見縫隙。
步驟4:雙組份膠按體積比1:1混合,槍嘴沿膠圈45°斜角注入,看到膠體從另一側(cè)溢出才算滿填。
步驟5:趁膠未干,套上抗沉降套管,用200 ℃熱熔板“井”字形焊接,焊縫翻邊寬4 mm、高2 mm,冷卻時間≥4 min。
步驟6:井外壁做45°倒角,速凝砂漿一次成型,厚度20 mm,灑水養(yǎng)護30 min即可回填。
四、常被忽視的三處“加戲”
1. 膠圈接頭:一定要切45°坡口,用瞬間粘接劑搭接,禁止直口對接,否則成滲水“斷點”。
2. 焊接溫度:冬季低于5 ℃時,熱熔板需預(yù)熱到220 ℃,每下降5 ℃,冷卻時間延長1 min,焊縫才不會“冷裂”。
3. 閉水前“二次緊固”:膠圈在回填土壓力下會再壓縮3%,閉水試驗前用手壓泵補膠一圈,能把后期沉降縫提前封死。
五、效果驗證:閉水30分鐘,壓降0.004 MPa
按上述工法,去年在蘇州吳中大道做了36處檢查井接口,閉水試驗30分鐘,壓降全部
結(jié)語
檢查井漏水不是天災(zāi),是細節(jié)偷懶。把“微位移”算進去,把膠圈、膠、套管、砂漿當(dāng)成“四位一體”,按步驟打組合拳,PE拖拉管頂管接口就能一次做到“零滲漏”。下次進場,帶上這套四件套,閉水試驗?zāi)憧梢园残娜ズ炔琛?/p>
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