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傍晚的工地,風卷起細沙,老李蹲在剛鋪好的CPVC電力管旁,用卷尺量著管頂?shù)降孛娴木嚯x——比設計高了3厘米。他皺起眉:如果回填壓實度再掉鏈子,三個月后這里就會出現(xiàn)“肚臍眼”般的沉降,電纜會被拉成“緊箍咒”,故障率翻倍。
分層壓實,是防止沉降的“命門”。第一步,把溝底當?shù)案馀撸合蠕?0厘米厚、含水率12%左右的細砂,用平板振搗器“畫十字”走兩遍,回彈指數(shù)≤5%,才算“底胚”定型。第二步,管側砂層要“三明治”式對稱喂料,每層不超過15厘米,人工鐵鍬“一鍬壓半鍬”,避免單側擠壓造成管體側滾。第三步,到管頂以上30厘米處換填“砂+碎石”混合料(比例7:3),用小型夯機“跳格子”夯擊,夯點間距20厘米,三夯壓半夯,聽到“咚咚”脆響才算達標。
很多人圖省事,一次回填到腰,結果壓實度只能沖到85%,雨水一泡,瞬間“塌方”。記住“兩測一控”:每層用核子密度儀抽檢兩點,壓實度≥93%才能往上加料;若低于90%,立即翻松25厘米重新加濕夯擊,絕不帶病作業(yè)。
收工前,老李在回填面插下一排彩色小旗,標記沉降觀測點。三個月后,旗子依舊筆直,地面平整如初,電纜在Cpvc管里安然入睡。分層壓實不是“多干活”,而是“少返工”;把每一厘米都夯成“水泥板”,才能讓城市的電流穩(wěn)如磐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