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ppr管插進熱熔器,再快速拔出對接,看似一氣呵成,卻常在三年后從墻縫里滲出細密水珠。返工砸墻的費用,往往比整屋管材還貴。問題根源不在手藝,而在熱熔前那幾分鐘的“隱形準備”被跳過。下面這四步,每一步都被老師傅稱為“不漏水的底氣”,卻常被新手甚至多年老工人忽略。
第一步:重新切一刀——把工地灰塵“拒之口外”
工地現(xiàn)場常用普通手鋸斷管,切口呈毛羽狀,微觀上像鋸齒山丘。這些毛刺會在熱熔時混入熔融層,冷卻后出現(xiàn)蜂窩孔隙,水壓一高就滲水。正確做法:用專用旋轉(zhuǎn)切刀,一次性垂直切割,保證管口鏡面般光滑。切完后立刻用管口倒角器輕刮15°倒角,既方便插入,又避免刮傷模頭。
第二步:去毛刺——0.1毫米的“鋼絲”也不能留
即使切口平整,管壁內(nèi)外仍會留下0.05~0.1毫米的拉絲。別小看這層“鋼絲”,它會在熔接面形成隔離帶,導致虛焊。用環(huán)形去毛刺刮刀沿管口旋轉(zhuǎn)兩圈,聽到“嚓嚓”兩聲即可。注意刮刀必須鋒利,鈍刀反而會把毛刺壓進管壁,更難清理。
第三步:干燥度——用一張紙巾做“濕度試紙”
很多工人覺得“管子看著沒水”就行,卻忽略管壁內(nèi)附著的冷凝水膜。水分在230 ℃高溫下瞬間汽化,留下氣泡通道。檢測方法:把一次性紙巾撕成2 cm寬長條,插入管口5 cm,旋轉(zhuǎn)一圈后抽出。若紙巾出現(xiàn)半透明濕痕,需用無纖維脫布繼續(xù)擦拭,直到紙巾雪白干燥。夏季施工更要注意:空調(diào)房與陽臺溫差大,管材表面易結(jié)露,務(wù)必逐根復檢。
第四步:溫度校準——別讓“紅燈”騙了你
熱熔器溫控紅燈亮,不代表模頭實際溫度就是260 ℃?,F(xiàn)場電壓不穩(wěn)、風大散熱,都會讓模頭掉溫。用紅外點溫槍對準模頭內(nèi)側(cè),實測255~260 ℃再開始;若低于250 ℃,多等30秒。切忌用“滴水管看冒泡”的土辦法,水滴滴到高溫金屬會瞬間汽化,看似沸騰,其實只有180 ℃,極易造成假焊。
把以上四步寫在膠帶紙上,貼在熱熔器收納箱蓋內(nèi)側(cè),每次施工前花90秒照做,就能讓接頭熔深達標、熔圈均勻,通水打壓1.5倍設(shè)計壓力30分鐘無滲漏。別等墻體發(fā)霉、地板起拱才想起今天省下的幾分鐘,未來要用萬元維修來還。PPR管真正能用50年的秘密,不在管材,而在熱熔前那90秒的敬畏。
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