暴雨、大雪、沙塵、寒潮……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,卻擋不住城市燃氣管網(wǎng)建設的節(jié)奏。PE燃氣管因其柔韌、耐腐蝕、抗震等優(yōu)勢成為主力管材,但在惡劣天氣下施工,稍有疏忽就會留下冷焊、虛焊、管體位移、溝槽積水等隱患,后期運行出現(xiàn)燃氣泄漏,維修成本翻倍。如何把“看天吃飯”變成“心中有數(shù)”?一線施工隊只要抓住以下五個質量控制要點,就能在風雨雪沙中交出合格工程。
一、材料預熱:讓管材“先熱身”再上陣
低溫是pe管第一殺手。5℃以下,管材進入“脆性模式”,搬運磕碰就會產生微裂紋;焊接時若表面溫度低于0℃,熔融層與本體結合不牢,形成冷焊。
現(xiàn)場做法:
1. 管材到貨后立即放入可移動保溫棚,棚內溫度保持10~15℃,存放時間≥12 h。
2. 焊接前用紅外測溫槍抽檢管端,溫度<5℃時啟用預熱板,均勻加熱至10~15℃,加熱長度沿管口向外各200 mm。
3. 預熱板撤離后5 min內必須開始銑削,防止“回溫”。
二、焊接溫控:給焊機“戴手套”再調參
大風、降雨會迅速帶走熱量,熱板表面實際溫度比設定值低10~20℃,導致加熱不足。
對策:
1. 給熱板加裝防風罩,四周用耐高溫硅膠簾封閉,頂部留φ50 mm排氣孔,既擋風又防凝露滴落。
2. 每班次首件做“熱板溫度校準”:將表面溫度計放在熱板中央,實測值與設定值偏差≤±3℃方可開機。
3. 吸熱時間與板溫同步修正:當環(huán)境溫度<5℃,吸熱時間延長10%;<-10℃,延長20%,并記錄于《焊接參數(shù)追蹤表》。
三、溝槽排水:把“水患”變成“水凈”
暴雨后溝槽積水,浮力會讓管身上浮,回填后產生懸空;泡水的焊口易出現(xiàn)氣泡、銀紋。
步驟:
1. 開挖同步埋設φ200 mm盲管,每30 m設集水井,井內放自動抽水泵,水位≥300 mm即啟動。
2. 焊接操作臺高于槽底0.5 m,焊區(qū)四周鋪防滲布,防止雨水濺濕熱板。
3. 每道焊口完成后立即用可重復使用的“Ω”型密封帽扣住管口,帽內放干燥劑包,杜絕水汽倒灌。
四、接口保護:讓焊縫“穿雨衣”再回填
風沙、冰雹會砸傷 freshly made 焊縫,紫外線加速PE氧化。
措施:
1. 焊縫冷卻至40℃以下后,纏繞兩層黑色UV防護膜,搭接寬度≥50%,膜外再套抗沖擊帆布套。
2 回填細土粒徑≤10 mm,先人工拋填300 mm厚,用木質夯板輕夯,嚴禁機械直接碾壓。
3. 當天氣溫驟升或驟降≥15℃時,次日對前一日焊口進行10%抽檢,做卷邊切除檢驗,發(fā)現(xiàn)裂縫立即返工。
五、過程巡檢:把“事后堵漏”變成“在線糾偏”
惡劣天氣變化快,僅靠最終驗收無法挽回已隱蔽的缺陷。
做法:
1. 建立“天氣—工序”雙維度巡檢表:風力≥6級、降雨≥10 mm/h、溫度≤0℃時,每完成一道焊口立即用手機APP上傳環(huán)境溫度、濕度、焊機編號、熱板實測溫度、焊工代碼、焊縫照片,云端自動比對標準值,超限立即紅色預警。
2. 項目部設“惡劣天氣質量官”,專職巡查保溫棚、防風罩、抽水泵運行狀態(tài),每2 h填寫一次《極端天氣巡檢記錄》,發(fā)現(xiàn)問題10 min內停單整改。
3. 竣工資料中單獨成冊《惡劣天氣焊接日志》,含照片、曲線、返工記錄,為后期運營單位提供可追溯數(shù)據(jù)。
結語
PE燃氣管在惡劣天氣下施工并非“賭運氣”,而是“拼細節(jié)”。把材料預熱、焊接溫控、溝槽排水、接口保護、過程巡檢做成標準化動作,哪怕零下二十度、十級大風、暴雨如注,也能讓每一條焊縫都經得起時間與氣壓的雙重考驗,真正守住城市燃氣的“生命線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