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這條MMP管又爆了?”項目經(jīng)理老周蹲在剛回填完的溝槽邊,看著滲出來的水,臉色比瀝青還黑。三年里,他帶的班組換了四撥,可同樣的錯還是一犯再犯。今天,我們把老周踩過的坑一次性攤開,從前期勘察到后期回填,哪一步偷懶,哪一步就讓你返工到哭。
一、前期勘察:別把“走馬觀花”當勘探
1. 只看地勘報告,不下井——報告寫著“雜填土”,現(xiàn)場卻埋著上世紀的混凝土廢樁,一鎬下去管壁直接裂。
2. 忽視地下水位——勘察時旱季,施工趕上梅雨天,槽底秒變“浴缸”,管子浮起來錯位20 cm。
3. 忘了測平行管線——圖紙上間距1.2 m,開挖才發(fā)現(xiàn)老燃氣pe管貼著MMP管外壁,熱熔對接時把燃氣管熔出個洞,全村停氣三小時。
避坑清單:
- 每50 m用手鉆補孔,確認無暗障;
- 旱季也要測最高水位,槽底預留0.3 m降水空間;
- 用RTK把平行管線坐標打到厘米級,現(xiàn)場紅漆畫“安全墻”。
二、溝槽開挖:放坡不是“拍腦袋”
1. 沙層仍按1:0.5放坡——夜里一場小雨,溝槽塌方6 m,把剛下好的管子擠成“S”形。
2. 堆土距槽邊不足0.8 m——側壓力讓槽壁慢慢“張嘴”,下午復測寬了30 cm,回填量直接翻倍。
3. 為了省鋼板樁,挖到3.5 m深還不支護——結果隔壁小區(qū)路面出現(xiàn)一條“微笑裂縫”,城管連夜下停工令。
避坑清單:
- 沙層>2 m深,坡比放到1:1.25,雨前鋪防滲布;
- 堆土區(qū)畫紅線,0.8 m內(nèi)禁止堆高>1.2 m;
- 深度≥3 m必須打鋼板樁,每日測一次側向位移,>2 cm立即加橫撐。
三、管道安裝:承插不是“插進去就行”
1. 膠圈裝反——MMP管雙O膠圈,裝反后壓縮量只剩30%,通水試壓0.8 MPa時接口噴水,像地下噴泉。
2. 潤滑劑亂涂——為了省事拿廢機油當潤滑,膠圈48 h后溶脹1.5 mm,拆卸時直接斷在承口。
3. 溫差沒考慮——中午30 ℃插接,夜里降到12 ℃,管材收縮0.6 cm,承口拉出2 mm縫隙,滲水到無法驗收。
避坑清單:
- 膠圈“凸點”朝承口外沿,安裝完用手電照一圈,漏光必返;
- 只用廠家配套植物基潤滑劑,現(xiàn)場貼“禁止機油”警示;
- 溫差>15 ℃時,選傍晚恒溫段安裝,留0.2 cm收縮余量。
四、水壓試驗:別用“眼觀”代替壓力表
1. 氣壓代替水壓——班組嫌灌水麻煩,打0.9 MPa氣壓,結果管壁微裂紋沒發(fā)現(xiàn),通水后第三天爆在馬路中間。
2. 壓力表選錯量程——1.6級表盤大到2.5 MPa,0.8 MPa穩(wěn)壓30 min只降0.02 MPa,看似合格,實際誤差掩蓋了0.05 MPa的真降。
3. 支墩未凝固就打壓——混凝土支墩才6 h,接口推力直接把支墩剪斷,管子飛出2 m。
避坑清單:
- 必須水壓,介質溫度≤30 ℃,排氣閥裝最高點;
- 用0.4級精密表,量程1.5倍試驗壓力;
- 支墩C20混凝土養(yǎng)護≥24 h,強度達15 MPa后方可試壓。
五、回填與壓實:最后一關,別“一鍬埋名”
1. 用挖機斗直接夯——斗背沖擊力集中,管頂50 cm處出現(xiàn)隱形裂紋,一年后路面塌陷成“鍋蓋坑”。
2. 一次回填到頂——虛高1.4 m,沉降三個月后形成“V”形溝,雨水倒灌,電纜井變水井。
3. 壓實度只測路床——管道胸腔95%沒測,結果車道位置沉降差8 cm,車子一過“哐當”一聲跳車。
避坑清單:
- 管頂50 cm內(nèi)用立式夯,分層
- 分三層:胸腔、管頂50 cm、路床,每層環(huán)刀檢測,合格才往上填;
- 沉降觀測7天,日沉降>2 mm繼續(xù)夯,直到穩(wěn)定。
老周把這張避坑清單貼在工地門口,一個月后,項目一次驗收通過,甲方罕見地發(fā)了全額獎金。MMP管施工沒有黑科技,只有把每一步當“拆彈”來做。記?。嚎辈於嘧咭幻?,回填多夯一遍,返工就能少一次。
.jpg)